“过去测试新品种需3年跑遍全国,如今在人工气候室3个月就能完成全国适配!”7月13日,在2025年中国蜜瓜产业大会暨第三届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哈密瓜种质研发中心负责人米铁柱向全场展示智能调控平台。
哈密作为新疆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窗口,当天集中发布的特色品种、选瓜师评价标准及深加工技术成果,从种植端、流通端到加工端对哈密瓜产业形成全链条支撑,也标志着哈密瓜产业在标准化、专业化升级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产品产业链重塑提供了鲜活样本。
在哈密瓜特色品种与高效栽培技术发布会上,9个新培育品种集中亮相,甜度较传统品种提升2-3个百分点。同步推广的膜下滴灌小拱棚优化技术,将亩产效益稳定在1.5万至2万元区间,较常规种植提升15%。
“我们已建成103亩展示园,现有培育270余个品种,与全国多所科研院校合作构建育种体系。”哈密市伊州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种业研究开发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方昌春介绍,成熟的双季种植模式今年种植面积达8000亩,明年计划扩至2万亩,标准化种植技术体系日趋完善,科技赋能让“一亩瓜田”产出更大效益。
同日举行的哈密瓜品质提升与选瓜师成果发布会,成为产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哈密瓜选瓜师能力评价》团体标准正式发布,通过了12项量化指标,规范了糖度检测、成熟度判定,终结了传统选瓜“凭经验、靠手感”的现状。首批6名高级选瓜师获证上岗,8名学员完成系统培训,年内专业人才培训将覆盖全疆主产区,推动哈密瓜品牌建设,提升品牌认知度、美誉度及产品品质。依托该标准,海南乐东、新疆哈密已建成专业化分拣中心,优质瓜流通损耗率大幅下降。
产业平行论坛上发布的深加工技术成果,进一步展现全链条升级的潜力。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张超介绍,自今年起,产业链体系逐步建立,专用加工品种研发取得新突破。
作为产业链核心企业,新疆果业集团当日签约2000万元订单,公司总经理梁超表示,将通过“零加盟费”模式吸引各地企业加盟合作,旗下品牌将通过电商平台等多渠道销售,推动哈密瓜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提升,让深加工产品直达消费市场,将优质的新疆农产品逐步推广至全国各地。
从此次活动看,从种质创新到标准落地,从品牌塑造到金融赋能,哈密瓜产业正朝着“三千亿级”目标迈进。正如大会所展现的,这场“甜蜜革命”不仅让三百年前的贡瓜走进“寻常百姓家”,更以全产业链思维书写着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新答卷,让“新疆甜”真正惠及产业、赋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