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惠阳区镇隆镇的荔枝林里,青翠幼果缀满枝头。作为“荔枝之乡”,镇隆镇以“桂味”“糯米糍”两大优质品种闻名,如今,它正以2000亩标准化示范园为突破口,推动荔枝产业向现代化、品牌化转型。
在镇隆镇大光村的示范园内,矮化后的荔枝树整齐排列,果农叶永安正将修剪下的枝条装车。“这些枝条能卖给农家乐当柴火,每年增收3万元。”他指着树下的荔枝木说。自加入示范园后,果园实行统一农资采购、科学疏果与生物防治,这使得采摘效率得以提升,荔枝品质显著提高。“果子品质好了,电商订单越来越多,再也不用凌晨赶早市了。”叶永安感慨道。
镇隆镇以“三统一”模式(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品牌)为核心,将黄洞景丽果园、红美荔公司等四大园区打造为标准化样板。园区内,智能滴灌系统精准调控水肥,无人机巡园实时监测虫情,每颗荔枝从种植到采摘均建立数字化档案。通过标准化管理,示范园荔枝品质大幅提升,进而带动周边更多果园启动升级改造。
镇隆荔枝的蜕变不仅体现在种植端,更延伸至市场终端。在镇隆镇荔枝生产协会的推动下,示范园荔枝引入品控溯源码、防伪码技术,实现产品信息全程可追溯。消费者种植日志、质检报告,品质保障让镇隆荔枝在电商平台上备受青睐。
镇隆镇荔枝生产协会会长叶贤亮介绍说,为助力果农增收,镇隆镇为示范园农户提供品牌设计方案和包装补贴,优先安排市场准入摊位,并协助入驻线上电商小程序商城。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发力,镇隆荔枝成功对接大湾区高端市场,品牌溢价率显著提升,果农收入稳步增长。
“我们计划通过示范园带动全镇荔枝产业升级。”叶贤亮表示,未来将深化“协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荔枝产业与食品加工、文化创意等跨界融合。目前,全镇已有数百名农户通过培训掌握标准化技术,数千亩果园完成土壤改良,为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从大光村的枝头到粤港澳大湾区的餐桌,甚至强势“出海”,镇隆荔枝的标准化实践,正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当科技赋能千年古树,当品牌激活红土珍果,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不仅是甜蜜果实,更是一个农业强镇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