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河南省沈丘縣付井鎮楊庄村,麥田一片碧綠。記者走進一處高澱粉早春紅薯種植基地,隻聽機聲隆隆,大型旋耕機械正往返作業,機車過處,雜草清理干淨,土地平整鬆軟。
“這片地一共30余畝,現在我用這台50馬力的‘鐵家伙’整地,不到一天時間就完活了。”當地的紅薯種植加工大戶楊發展說,這幾年他種的紅薯產量高、品相好,加工成粉條、粉皮后再精包裝銷售,效益倍增。
“我們村280多戶人中,從事粉皮加工的村民有105戶、300人。粉皮不摻雜使假,質量有保証,實行統一工序、統一包裝、統一商標管理,通過線上線下雙軌渠道銷售,不愁銷路。”楊庄村黨支部書記楊兵介紹,全村年產粉皮50萬斤,毛收入580多萬元。
“我們種植生產或收購上來的紅薯,全部用於精深加工,每年生產水晶粉條、手工粉皮、即食粉絲、即食酸辣粉3200噸,經濟效益可觀。”在位於李老庄鄉王白廟村的河南天寶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負責人王克彬告訴記者。
為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打造一流品牌,天寶食品公司為加工生產的水晶粉條、手工粉皮、即食粉絲和即食酸辣粉,統一注冊申請了“中豫天寶”商標。得益於質量和品牌保証,目前,該公司已成長為當地最大的紅薯加工類企業,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近年來,我們著力推進農產品食品精細產品加工生產,培育了一批‘小而精、特而優’的家庭作坊和涉農龍頭企業。通過延伸拉寬產業鏈條,做強做優紅薯產業,使紅薯逐步成為促進農民增收、助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緊密銜接的支柱產業。”沈丘縣委書記田慶杰介紹。
目前,沈丘縣每年春紅薯和麥薯輪作種植面積達5萬余畝,通過延伸特色農產品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沈丘縣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全縣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齊頭並進,同步發展。(記者 夏先清 楊子佩)
“財米油鹽”AI聊兩會︱打破“認知差”,帶你讀懂全國兩會裡的“幸福密碼”
“給我講講樓市走勢。”“什麼是銀發經濟?”“2025年餐飲市場發展怎麼樣?”“我即將畢業,AI能幫助提供什麼工作機會?” 2025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人民網《財米油鹽》欄目組帶著DeepSeek、豆包、文心一言等AI工具走進街頭巷尾,圍繞當下公眾關心的就業、收入、教育、養老等民生熱點展開採訪。…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版權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