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采收集中在夏季高温高湿天气,保鲜难度大,在上市高峰期尤其是荔枝丰产的年份,果品鲜销将面临很大的市场压力。因此,荔枝加工越来越受到果农和企业的重视。我国作为荔枝最大的生产国,2018年,荔枝种植面积达813万亩,年产量为229.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七成,无论在种植规模、生产技术,还是市场影响力上,都是不折不扣的第一大主产国。
近几年,随着我国荔枝产业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荔枝在加工技术研发上也有了新进展。
三是荔枝干制技术不断丰富:自然风干法、机械热风烘干、热泵节能干燥、冷冻干燥等。热泵节能干燥技术利用热泵全天候稳定干燥加工作业,能耗1529kJ/kg成品,比传统燃煤烘房(能耗约4000kJ/kg)干燥节能60%以上。
四是荔枝加工产品多元的研发:荔枝果酒、果醋、罐头、酸奶、果酱(冻)、果粉等。
五是荔枝副产物综合利用。如荔枝皮、荔枝核入药,荔枝果渣做馅料、饲料,荔枝枝条、皮用于加工荔枝菌。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吴继军研究员表示,随着我国荔枝产业链不断拓宽延长,加工业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年产40万吨以上的加工能力,研发出了上百种加工产品,主要包括荔枝干、荔枝罐头、荔枝酒等传统荔枝加工产品。
但总体而言加工比例不高,加工产品以传统产品、初加工为主,缺乏深加工产品。其中主要表现在:一是荔枝收获期短,缺乏稳定的加工原料供应;二是缺专用装备、传统工艺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良;三是缺深加工产品,缺乏品牌和市场竞争力。
对于荔枝加工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吴继军指出,需要加快加工技术与加工设备的研发和加工产业化发展:
一是研究荔枝滋补功能物质基础及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营养健康宣传提供依据。
三是推广荔枝汁冷冻浓缩加工技术,研究荔枝酒、荔枝醋、荔枝乳酸发酵食品、复合果蔬汁饮料、荔枝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的加工技术。
四是推广机械化采摘,发展荔枝深加工前处理设备;五是研发荔枝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